Tuesday, May 5, 2015

出發點


信報財經新聞
P28 | 文化 | 圖文傳真 | By 梁款 | 2006-02-20

  學年開始,讀到一本好書。

  宮崎駿的《出發點》,原裝日版在一九九六年面世,中文譯本新鮮出爐。它收集了大師三十三年來的企劃書、備忘錄、散文、演講和對說。宮崎駿的動畫畫得動人,我一直追捧,這本書教我進一步親近大師,摸到文化。它給我確認了三件事:

  一、宮崎駿很怪。他的好友高畑勳說:大師的頭特大、血液循環特好、夏天所需的冷氣特強。他最忌發呆休息,最愛裝修廁所;他為人害羞,但肯愛肯恨,經常用粗口罵貓,並定期(威脅)火燒工作室。

  二、宮崎駿很奇。書內的散文,有板有眼,但插畫手稿,卻天馬行空,人比豬更艷。我想起去年夏天在東京「三鷹之森GHIBLI美術館」內,看到大師那個以簡單動畫原理,將飛禽走獸與人類文明一同放在空中八方飛舞的裝置表演,親身體會了什麽叫做wide-eyed wonder。

  三、宮崎駿很人文。《出發點》的對談代序,叫做「國家的前途」,它開宗明義,講「日本的沉淪」,講泡沫經濟的醜惡,講他最關心的不是日本的「經濟成長」和「多媒體發展」,而是「國家的兒童能不能健健康康」,講「童年五分鐘的經歷,甚至勝過大人一整年的經歷」。

  兩年前,我跟同僚與政府寫了一份有關香港創意產業的研究報告。讀過宮崎駿,我知道這份報告,其實並未寫完。下次再寫,我會在那些分析「經濟成長」的方塊圖表之上,記下香港文化教人開眼的怪雞和奇想,並提醒大家,創意的舞台,除了「商機」,還有八方飛舞的大頭金魚,和雖然黑壓但堅持腳踏實地的人文寄望。

  然後在這一點上,再次出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