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5, 2015

巫婆

信報財經新聞
P28 | 副刊-文化 | 圖文傳真 | By 梁款 | 2004-11-08

  在最新的一期《e+e》雜誌,陳嘉銘寫在大學當小助教,站在前線,心想不斷發光,豈料遇上頑皮學生,結果不斷發火,我有共鳴。

  近年上課,愈來愈不對勁。我自稱面型開放,經常在第一堂就勸學生要挑剔課本,有必要時大可頂撞老師,走堂罷課。結果第二堂開始,班中五分一的同學已經老實走堂,餘下的不少變相罷課,學《風雲》戲中劍聖黃秋生玩元神出竅,靈魂留在睡床,軀殼一碰就散。

  此情此景令我沮喪,想起一件舊事,讀中學時,有一位音樂老師跟照片中的前線工作者有幾分相似,面龐略窄、雙眉深鎖、嘴角微翹、不苟言笑。她姓什名誰,我已忘記,只記得大家都叫她做巫婆。

  我們討厭「巫婆」,因為她不笑,也因為她上堂不教中國民謠,只教西洋歌劇,每課拋出十個字典也查不到的生字,然後叫同學扯高音。一次,我們全班扯到發火,集體罷唱,跟著「巫婆」發火,學期餘下時間,跟學生齊齊罷課。

  十多年後,我輾轉愛上音樂,還中了西洋歌劇的劇毒。我很記得第一次把Verdi的Rigoletto放上黑膠盤播唱,聽到那段甜到漏油的男高音詠嘆調La Donna e mobile時,立刻從椅中彈起:這不正就是讓我們唱到「扯火」的「巫婆」金曲?那一刻,我感覺就像《少林足球》的師兄弟一樣,「全部番晒來」。「巫婆」教我們的生字,例如vibrato、crescendo、legato,不正正就是現今香港流行歌手應該一早學好但完全學不好唱歌技巧ABC?

  這個故事有兩個教訓。一、巫婆原來是一個好人;二、星爺的金句一生受用:「曾經有一個至好的老師在你面前,你不懂得珍惜,到失去之後,就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在此謹向陳嘉銘和還在各大中小學掙扎發光的老師慰問致敬。下一站通識教育,又看你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