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8, 2013

口述歷史

   星期六,晨遊石硤尾,跟幾百名參加了消委會主辦的《消費文化考察報獎》的中學生講課。這個獎辦了十屆,我是資深評判,有責任上台講點勵志說話。今年,我選擇講口述歷史。

  這班同學,一九九七年時只有幾歲,講歷史,其實有點勉強,但我想試。去年的學生報告,有一份奇作,本來考察可疑黑店如何勾引阿婆胡亂花費,結果偷拍黑店不成,把器材移至阿婆家中,由她口述一生,記下歷史。這份報告,因為胡裏胡塗,所以成績優異,它告訴我,歷史,可以講。

  這個早上,我講口述史的為何和如何。半小時的錦囊和爛gag分享之後,到同學發問。

  第一條問題,事先經過綵排,問有什麼情況不適宜做口述歷史呢?我答:當被訪對象是啞的。隨後的問題,由台下傳紙遞上,全部未經過濾。一看,頭就痛。問:口述歷史是否一定要做「過去的事」?再問:口述歷史,會否流於敍述,欠缺文化層面的分析?

  我反問:什麼是「過去」?然後引述日劇名著《沉睡森林》的金句:據科學家分析,人類交往,眼前六秒鐘發生的事叫「現在」,六秒之前,是「過去」,我在三百六十秒之前跟你講那條腸粉的故事,已經「過去」,它是你和我之間的歷史。說時,我見到前排靠左第三位男同學跟我有眼神交流。

  我本來應該再答:敍述過去,目的就是要分析歷史。但那刻我只記得想,不記得答。我記起早一天在歷史博物館出席了一個討論「文化傳承」的小會,會上見幾位老友,老友甲黃紹倫口述香港家庭企業興衰的歷史,老友乙呂大樂口述香港家長一窩蜂跟子女一起學提琴抗焦慮的歷史,老友丙梁秉鈞口述五十年代文人努力筆耕港式通俗文學那段幾近失傳的感人歷史。

  今天,我想給同學補答:人生,有許多「過去」,值得回味細想。我想向你們推介一個很值得進行口述歷史的對象:這家人,曾經風光,高峰期在門口放了一對很厲害的石獅子。今天,他們身無長物,地有廢紙,對自己的企業、提琴和文學不敢多想,甚至啞口無言。

  這家人,叫香港。

圖:謝至德 文:梁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